当前位置: 东南新闻网 > 资讯 >

福农三下乡:探寻历史文化名镇,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2022-08-30 10:41

东南新闻网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精神,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宁德赤溪镇“探索农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乡村”实践队,于7月24日在汤宝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宁德赤溪镇进行调研实践活动。

学习当地文化,探寻文化名镇

到达赤溪当晚,实践队与吴美英站长漫步在雁乐溪畔,吴美英站长对赤溪镇名字由来伴着溪流娓娓道来:“赤溪镇地处宁德蕉城区北部,山峦环抱、溪涧纵横,古称‘雁落里’,传说是因古代这里有群雁栖息而得名,后因谐音而演变为‘雁乐’;又因境内有七条溪涧汇合于安乐洋,途经溪虎岔口汇入霍童溪而别称‘七溪’;又因七溪之水流不足,源浅短易涝易旱,涝时山洪暴发,造成灾害;旱时溪水枯竭,河床露出,溪石焦赤,而称‘赤溪’并沿用至今。”由此,实践队了解到赤溪镇文化渊源流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赤溪镇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打下坚实基础。

7月25日下午,实践队走进赤溪古村落。在参观的途中,实践队发现古民居依山临水而建,土墙青瓦,屋檐翘角。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与当地居民了解情况后得知:背靠的山叫“牛眠山”,高高翘起的屋檐角,当地人因此也将它形象地称为“牛角”。实践队进入多户现存大户人家的古民居中,实践队发现,赤溪古民居虽没有许多闻名中外的建筑物那样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但却极具当地民间特色。走在古民居内,实践队发现民居多为土木结构,但均保存完好,有浓厚历史气息但丝毫不破败。在细节处,门窗漏花工艺精美,据吴美英校站长介绍:“这些工艺中浸透着儒家的许多伦理思想”。在走访途中,实践队队员发现有居民在当地大家族傅氏宗祠门口的井处打水,通过与该打水居民的交流,实践队了解到傅姓宗祠周边保留有四口古井,因其位置排布似牛的四个乳房,又称“牛乳井”,井水清澈透底,冬暖夏凉,长流不息,从不干涸。时至今日,当地居民仍会在牛乳井中取水。实践践队员浏览过后,提出:当地古民居虽为木制建筑但保存完好,且所有古民居门口均具有介绍牌,可见当地政府对当地文化及其相关文物保护的重视,同时将农旅结合落到实处,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保护好我们的古民居,介绍好我们的古民居,这对我们赤溪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吴美英站长说到。

但同时实践队也发现一些不足,如:古民居分散在现当地居民居住区内,但并没有设置指向路牌,可能会导致在没有当地居民带领的情况下,无法找到想要参观的古民居;古民居前虽设有介绍牌,但内容较为简陋,大多只有民居名字和大致年份,无法使游客更好更深的了解该民居的历史;大部分民居内仍有当地村民居住,屋内有生活物品堆放,旅游观感较差。因此实践队也提出了:完善介绍牌和路牌,讲述好该民居所沉淀的历史,使游客能够更完整更深入的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在条件允许时,转移仍居住在古民居内的居民,方便文物保护的同时,整理院落避免杂物堆放,使古民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图为当地居民在牛乳井中取水

以历史为镜,汲取奋斗力量

实践队在吴美英站长的引导下,参观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基地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解说、详实的史料和立体多元的廉政教育氛围让实践队了解到杨震为当地杨氏先祖,为东汉名臣,其正直廉洁、暮夜却金的事迹流芳百世。也让实践队队员们知道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千古名言便是出自杨震口中。一个个展览板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品质及清白廉吏的家风。通过吴美英站长的介绍实践队了解到:为了弘扬这种浩然正气与清廉风气,赤溪在杨氏宗祠的基础上建设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搭建了重要平台,现在已成为赤溪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图为实践队参观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实践队来到红色教育基地——阳谷会师旧址。中央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闽东红军会师的伟岸雕像矗立教育基地入口出。雕像为两位两位革命先辈正在握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会师之意。实践队瞻仰雕像后,发现雕像所表现的两位握手革命先辈的着装有所不同,一位着装标准,军装一丝不苟且腰间别有手枪;而另一位则较为普通,背上背着大刀。“会师的两支队伍应该有所区别,一支较为正规,配置较好,而另一支更像是大部分由心怀祖国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工农群众组成。”实践队员赵一舒文瞻仰有感。

随后,实践队进入馆内。通过馆内陈设,实践队队员了解到:1934年8月21日,闽东红军独立团与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赤溪阳谷村胜利会师。与此同时,实践队员还了解了会师红军队伍的组成及会师路线,也解答了实践队由瞻仰雕像而产生的疑问。1932年11月,叶飞来到霍童镇后,秘密组织工农自卫队,使自卫队武装不断得到发展,这便是雕像中衣着简朴的一方—闽东独立团;而另一方则是由参谋长粟裕等的带领下的红军第七军团,他们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江西瑞金出发,进入福建。8月21日,他们与叶飞等领导的闽东红军独立团在赤溪阳谷村胜利会师。实践中,实践队员感悟红军北上抗日先谴队与闽东独立团在阳谷村胜利会师的场景,缅怀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思想和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实践队员王牟君说到,通过此次参观,实践队员们对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自觉践行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阳谷红军会师旧址

拜访当地鹅庄,了解农旅融合

7月26日,实践队在吴美英站长的带领下,来到当地“网红”打卡点——由知鹅庄。在本次“三下乡”实践开展前,实践队员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时就对由知鹅庄有所耳闻。“火焰鹅”这道当地美食是由知鹅庄的招牌菜,这家鹅庄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到这里打卡。它不仅带火了火焰鹅这道菜,更使由知村声名大噪,是当地农旅结合的成功案例之一。由知鹅庄的负责人江通光热情的招待了实践队的队员们,在等待饭菜制作的过程中,江通光骄傲地与实践队讲述了打造由知鹅庄的经历和获得的累累硕果:“我们用一道‘火焰鹅’打开了乡村‘致富门’,自从由知鹅庄 2016 年开业以来,依靠‘火焰鹅’ 这道主打特色美食,鹅庄生意红红火火,每天至少接待 30 桌游客,周末更是一桌难求。鹅庄的火热,也先后吸纳了60多户贫困家庭进“庄” 就业、按劳取酬、入股享分红。处在大山中的由知村 也由此声名远播,美丽乡村建设也是蒸蒸日上。”

实践队在了解情况后得知:由知鹅庄仍有不足,如现仍无法打造鹅庄鹅产品,无法将由知鹅庄的美味带给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人来,外观设施有些老化绿化不够完善。但针对于这些问题,负责人江通光也坚定的表达了未来将由知鹅庄做大做好,带动周边农户实现经济增收,让集体“口袋”鼓起来的决心。江通光说道:“在将来,我们将扩展鹅庄的旅游功能,不再局限于用美食吸引游客,要用更多的娱乐内容留住顾客,如建造观鹅栈道,构建田园牧鹅的景观亮点。同时我们也将改善鹅庄部分设施老旧、缺少绿化等问题,提升游客观感。另外,我们也将塑造鹅庄ip列入未来企划,研发鹅庄鹅产品伴手礼,打造鹅庄文创等,提高鹅庄知名度,使更多更广的人知晓鹅庄,知道由知村;使农旅深度融合,加速农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与鹅庄负责人江通光交流讨论

2019年,赤溪镇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卫生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等荣誉,赤溪村也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依托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积极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 上一篇:农发行莆田市分行:强化安全保卫工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下一篇:保护好小心肝,了解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