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 17:45
东南新闻网
本日讯(通讯员:曾宝玲,张文涵)为2025年1月7日至9日,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珠华流彩 绣艺传情”电商赋能厦门珠绣非遗传承实践队前往鼓浪屿,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与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珠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和文化推广等方式,探索其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路径,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珠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的分支,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光绪年间,随着华侨回流,福建厦门地区融入玻璃珠元素,创新出独具特色的“玻璃珠绣”,以其华美与精致而闻名。在调研中,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珠绣的历史背景与传承现状,深刻感受到这门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工艺魅力。
实践队员在厦门鼓浪屿扬臻艺术店拍摄的照片。学院供图
活动期间,实践队参观了珠绣非遗传承人谢丽瑜的工作室,谢老师为队员们讲述珠绣的历史演变,并展示了多种技法。从平绣到凸绣,再到粒绣,每一种技法都体现了珠绣工艺的复杂性和艺术价值。谢老师表示,珠绣不仅仅是一项手工艺,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品中既承载了对传统的敬意,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探索。
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一起进行交流。学院供图
队员们还亲身尝试珠绣制作过程,从针法练习到图案设计,深刻体会到珠绣制作的精细与难度。感受到每一针一线都充满了对历史的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实践队员在体验珠绣艺术。学院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结合珠绣传承现状与数字经济发展,探索珠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路径。队员们通过拍摄宣传视频、发放问卷、设计推广方案等方式,向游客展示珠绣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同时,借助电商平台的优势,实践队尝试将珠绣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为珠绣文化的传播注入科技动能。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珠绣的历史与现状,更激发了他们对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思考。珠绣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实践队员表示,将继续关注珠绣文化的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