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14:44
东南新闻网
5月26日-7月7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礵屿航梦"实践队以"科技赋能海防,智慧振兴海岛"为使命,奔赴厦门、宁德霞浦北礵岛开展为期12天的深度实践。这支由航海学子组成的青年先锋队,用专业丈量海疆,以技术叩问民生,在碧海蓝天间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科技领航,智造未来
5月26日,实践队首站探访"向阳红03"科考船,聚焦深海装备国产化难题。队员们发现科考船水下机器人高精密玻璃镜头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与团队自主研发的精密研磨抛光技术形成战略契合。在厦船重工,杨振民主任提出的"精密制造决定组装效能"产业洞见,为团队技术攻关指明方向。这场"产-学-研"的深度对话,彰显了航海青年破解"卡脖子"技术的担当。
图1 实践队登上向阳红号科考船实地调研
图 2“礵屿航梦”实践队赴厦船重工与杨书记及危书记参访交流
红色寻根,精神铸魂
7月4日,实践队在霞浦博物馆了解渔家英雄柯成贵的事迹,馆内的展陈再现了闽东渔民保家卫国的壮烈史诗。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有了中国海军的雏形。同时也在此了解霞浦县的渔业智慧、贸易繁荣、民俗风情与红色历史。
图 3“礵屿航梦”实践队在霞浦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队在"四下基层"实践基地,队员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手栽种的古榕树下,读懂"把心贴近人民"的执政智慧。多年来,霞浦以 “四下基层” 推动民生改善,此次参观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基层服务要义,坚定下基层为民实践的初心。
图4 实践队成员前往四下基层学习实践基地参观
这些鲜活的红色教材,淬炼出实践队"知海爱海、知岛守岛"的精神内核。
孤岛振兴,青年有为
穿越30海里风浪抵达北礵岛,实践队即刻展开立体调研:
踏浪启航:驶向蓝色课堂
7月5日上午,为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切实感受船舶驾驶过程中的零部件及技术问题,实践队成员在航行中尝试驾驶船舶,为团队科研精进建言献策。
图 5“礵屿航梦”实践队成员驾驶船舶
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海岛困境
在北礵村党支部,实践队与村书记进行访问交谈。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岛上目前已经没有学校,大部分年轻人都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家乡,仅有200余人留在岛上。依托小岛旅游业发展,吸引了一批人来到岛上工作,让整个岛活了起来。但在与村两委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海岛发展存在三大痛点——交通受限、人口流失、生态脆弱,团队为此也创新提出"垃圾艺术化改造"等生态解决方案。“礵屿航梦”实践队与北礵岛乡政府签订共建协议。
图 6“礵屿航梦”实践队与北礵村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
在走访居民群众过程中,“礵屿航梦”实践队看到了北礵岛的快速发展,也了解到其面临的问题,如船期看天、物资难运,上学就医受困等,也因此十分期望能有更多新的技术能引进小岛的期望。
图7“礵屿航梦”实践队成员走访当地居民
听涛守梦:传承守岛精神
退伍军人孙斌大哥 “12年守岛,10年没回家过年” 的故事让实践队动容。他脱下军装后创办 “屿见” 民宿,实践队有幸采访孙斌大哥,他说,开民宿虽辛苦,但这成游客了解海岛的窗口,让沉寂海岛渐有活力。孙斌大哥和大姐二姐以军人的坚守和“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扎根”的初心在边远地区开办民宿,诠释了新时代"军民同心"的深刻内涵,孙斌大哥更是带领实践队成员重走了同心路,讲述了同心岛的故事。最后“礵屿航梦”实践队其民宿签署共建协议,搭建高校-海岛长效帮扶机制。
图 8“礵屿航梦”实践队与孙斌大哥“屿见”民宿签署共建协议
图 9“礵屿航梦”实践队在北礵岛同心路与居民合影
巡防故地:重走先辈足迹
北礵岛自明清便是海防要地,距钓鱼岛仅163海里,为带领团队成员感受海防一线的坚守与不易。在退伍老兵的指引下,实践队成员于第二天清晨六时赴边防沙滩,沿海岸线跑操,进行俯卧撑、开合跳等体能训练,而后开启了“一日的巡岛工作“,海魂衫与朝阳共绘"寸海不让"的青春誓言。
图10 实践队成员在海边进行体能训练
图11 实践队成员开始一日戍边体验
图 12“礵屿航梦”实践队北礵岛后山合影
知行山海:播撒希望火种
面对岛上仅存的4名学龄儿童,实践队开设"浪花课堂"。当稚嫩的小手打出"我爱北礵"的旗语,当五彩绳结系住山海情缘,知识火种已悄然播撒。孩子们"愿交通改善后建设家乡"的纯真期盼,成为实践队持续攻关的动力源泉。
图 13“礵屿航梦”实践队与北礵村小朋友合影
图 14“礵屿航梦”实践队与北礵村小朋友学习旗语
图 15北礵岛小朋友学习水手结成品展示
从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到海防前线的时代叩问,这场实践实现了"技术研发-海岛需求-民生改善"的完整闭环。队员们带回的不仅是新的技术方案,内心的极大触动,更镌刻了"国之大者"的青春印记。正如北礵岛礁石上历经风浪仍熠熠生辉的灯塔,新时代航海青年必将以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壮阔航程。